台東自行車快樂之旅(五)森林公園 悠閒騎乘
「太陽出來了,要快點出發」小信來電頻頻催促正在享用早餐的黑白毛。小烏回應:小毛又拿了一盤,我像是罪魁禍首。動作慢是我的缺點,吃東西慢更是致命傷,習慣早餐要吃飽飽,在時間催促下,嘿嘿~其實也吃了少。
出發前,不忘拍照留念,有位熱心的領隊,幫我們留下朝氣蓬勃的女騎士英姿。小烏說這安全帽租金50元太划算了,除了保安全,戴上帽子就有騎士的fu,不戴,就像一般的歐巴桑。哈哈~小烏,請認清事實,我們本來就是歐巴桑輕騎隊ㄚ。
找到正氣路接上舊鐵道自行車道,停留的第一站就是昨晚讓小毛和小信流連忘返的鐵花村,鐵花村和對街的台東鐵路藝術村,是行程中稍稍久留之處。曾經停歇駐足,就能感受環境。有了感覺,就會產生感情,有感情當然就要書寫一番,所以另文載書嘍!
![]() |
從正氣路左轉進入舊鐵路自行車道,騎士們(由近往遠)依序為小烏、小白、小信,我壓隊在後面拍照。 |
舊鐵道自行車道從台東鐵道藝術村到卑南大圳全長6公里,我們這趟路程,分了3段進行,第一天本想直接從台東新站接卑南大圳,順騎到飯店,但因為聽從民宿業者的建議,省略卑南大圳到娜魯灣大酒店(紫色)這段路。娜魯灣大酒店到正氣路(綠色)這一段,昨天騎過了,所以我們希望從海濱騎到台東新站,再補騎昨晚錯過的那一段。
從正氣路過了台東鐵路藝術村,很快地就來到舊鐵道自行車道末端。突然間陷入市區的道路中,找不到自行車專用道,小信探了幾次路,帶領大家從信義路小巷穿到海濱。途中經過一處遷移的墓地,有棵大欖仁樹吸引大家的目光。這棵欖仁樹的樹冠層達數十公尺,墓園遷走了,老樹依然佇立,訴說這裡的過往雲煙,我們匆匆而過,無心探究。
切入濱海公園,可清楚望見海面上的綠島,海濱還在施工,太平洋灰沉沉的,並不美麗。前方有個巨型屋舍「帛琉男人館」,帛琉是母系社會,男人館是男人受到委屈時的避難所,大門上有女人胴體張開大腿和象徵和平的吉祥物鯊魚圖像。帛琉當地的男人館有6層圖案,這一座只有兩層。圖像很有意思,當地女人地位崇高,即便是男人的避難所,還是要從女性的跨下進入。這座「帛琉男人館」是2001年帛琉愛美力克洲與台東市締盟姐妹市送的禮物。有關男人館可參考網友網誌 http://tw.myblog.yahoo.com/may8831548/article?mid=20484。
一處大型公共藝術品狀似國家地理頻道LOGO的黃色框框,大家興奮地合照、獨照,剛好前方有灘積水,方框和人倒映在水面,構成美麗的對稱圖案。這件作品是蘭嶼藝術創作者飛魚‧夏曼的作品—看海,框下石頭是一個大腳ㄚ,框下石頭是一個大腳,從框往海的方向看, 是作者思念魂牽夢繫的故鄉--蘭嶼,從框背海的方向看, 是阿美族人聖山--都蘭山。
台東市海濱公園跨年最佳觀日出的寶桑亭正在整修,寶桑庄是台東市過去的舊名。越過綠水橋,來到台東市森林公園。因為位處海邊,森林公園原為木麻黃防風保安林,因為木麻黃林相黝黑,所以又稱為黑森林。
公園裡的有座遠近馳名的河口海濱濕地--琵琶湖。琵琶湖是卑南溪地下伏流聚集而成,湖邊綠蔭倒映,湖面秀麗幽靜,風景如詩,景緻如畫,湖旁有木造景觀台及休憩平台,與天然景觀融合呼應,身在其境,非常舒適愜意。如此美景當然要合照留念,剛好有一群遊客,隨意請了一位有緣人,為我們捕捉在美麗湖畔的歡樂身影,彈跳又成為鏡頭裡最佳的姿勢。
森林公園休閒步道和自行車道蜿蜒交錯,平坦舒適,綠蔭延綿,自行車代步悠閒林間,非常愜意。活水湖是帶狀的人工水池,面積很廣闊,是每年舉辦龍舟競賽、全國鐵人三項等大型體能活動的場地,登高俯視像是在綠林裡突出的藍色彩帶。
鷺鷥湖腹地廣闊,遠處是層巒疊翠的海岸山脈,周邊綠地如茵。附近有處可以登高望遠的休憩平台,微風徐徐,亭內四座木椅好似為我們量身定做,小白看見椅子反射性地躺下,大家有樣學樣。吹拂著太平洋的風,聽著胡德夫《太平洋的風》,平躺在木椅上享受和煦的陽光,透過頂上幾何木條的造型,欣賞著淺藍色的天空和雪白如棉花的雲團。陣陣睡意迎來,如果不用趕路,小睡片刻應該是頂級的享受。
![]() |
▲拍這一張是要說明,連續陰雨綿綿一周的台東,在我們到訪的 第二天(11/13)天空放晴,讓我們興奮莫名,感謝老天爺的恩賜。 |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