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黑人遺址? 南仁山石板屋

從九棚「東海岸武戰宮」旁墾管處尤榮福大哥老家的後山起登,首先經過一小段陡直的爬坡段,轉個彎眼前豁然開朗,太平洋就在眼前。




跟隨原住民解說員楊家豪的身影,大頭茶的花灑落在林下的路徑上,我第一次看見這麼大片的大頭茶原始純林。因為臨近海岸,海風強勁吹襲,樹幹長的不高,花朵也不大。老師說,能有這麼大片的原生林,主要是大頭茶根本無法移植。我想,可能是移動時會傷到根系,就無法繼續生長了。

▼進入大頭茶的原生林

南仁山石板屋遺址相傳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屋舍幾近傾斜毀壞,但,家屋的的輪廓大致依稀可見,石板屋分布在山坡地平行的四排階梯平地,整齊劃一的屋舍,比鄰而建的家屋地基清楚可辨,頭目家屋外的樹下,一座祭台尚稱完整。

▼家屋完整的結構仍清楚可辨

▼頭目家屋前的祭台

早期誤傳這裡是矮黑人的遺址,經老師解釋,當初屋舍的營造,應該是為了抵擋東北季風的肆虐,所以採用半穴居的方式建構。經過長年累月的泥土沖積,石板屋下半部已被泥土淹沒,只留下上半部的石板高度,讓人以為是矮小的土著所住。經過考證,這裡的屋舍結構類似排灣族的部落型態。


▼頭目家中的祖靈柱

居住灣島的解說員說,小時候遠足至此,當時還有三、四間完整的石板屋。依她的年齡研判,也不過三十年光景,此時此刻,遺址已是荒煙漫草、藤蔓雜生,我們只能用想像力構築當時部落的情景。

▼非常喜歡尤大哥老家庭院的老樹,臭娘子的樹蔭像把傘,庇佑在此乘涼的人們。

▼泛紅的老葉掛在樹型優美的欖仁樹梢,這是海岸獨特的淒美。

後記:2015年3月3日至9日,跟隨劉還月老師走訪恆春半島的人文歷史和自然生態,謂之工作旅行。這一篇是3月4日早上踏查南仁山石板屋遺址的記錄。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