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道之旅/談文車站:降為招呼站的淒涼歲月


談文車站啟用於大正11(1922)年10月11日,位在苗栗縣造橋鄉談文忖。

是西部幹線海線鐵路南下的第一站,昔日以貨物運輸為主,民國80(1991)年3月15日由三等站降為甲種簡易站,民國97(2008)年4月1日由甲種簡易站降為招呼站。


火車即將到站,望見談文站時,我和信異口同聲發出「好破爛」的形容詞。站房外牆油漆泛黃,因海鹽侵蝕、烈陽曝曬,已漸次斑駁凋落。


談文站後方是台一線,因地處偏僻,加上非假日,車輛不多,鄰近也無民宅,陷入車道旁的談文站,像位殷殷期盼著外出孩子返鄉的侷僂老人,孤獨佇立在鐵道旁等候。

▼牛眼窗和鬼瓦都有鎮邪保平安之用途。


下了火車,步行上天橋,巨幅的水墨藝術字詩詞「談文.心鎖橋」映入眼簾,逐句朗誦,情境頗佳。這是2014年底七夕情人節台鐵竹南站委託鄰近的育達科大多媒體與遊戲設計系一起辦的活動。橫跨月台的行人天橋繪畫16幅海線車站的特色,並加入心鎖橋的浪漫元素,讓車站月台天橋更有特色。可惜天橋上網格鐵絲上的鎖頭稀稀落落,有心人的倡導,並沒有得到民眾的共鳴。


談文站在2008年列入苗栗縣歷史建築,昔日小小的售票房內,公布欄裡張貼車站的歷史解說,另一張則說明「心鎖」活動的用意。


在這次火車小小站的尋訪旅行中,談文車站是我最醉心的,雖然破舊,但站體結構完整,保留原始的建築風貌,沒有多餘的修繕,簡單樸實,近百年風味猶存。

▼候車亭昔日的木條椅,非常古樸。
在此候車,冬天可避開冷冽的海風;夏天可以閃躲炙熱的陽光。

談文站已無人管理,歲月的摧殘,魚鱗板已斑駁剝落,露出內部細竹編織夯土的結構。很擔心,如果鐵路局不重視維修,談文車站的命運多舛,終究抵擋不了傾倒敗壞的命運。



【小檔案】
談文站是海線鐵路南下的第一站,位於苗栗縣造橋鄉,緊鄰縱貫公路,站體低於路面,1922年10月11日海線通車時即已設站,原站名為淡文湖,民國44年3月1日改稱談文,80年3月15日改為甲種簡易站,由竹南站管理,業務以行車運轉為主,唯仍兼辦客運(售票)業務。民國97(2008)年4月1日由甲種簡易站降為招呼站。



談文站初期行車設備為電氣路牌閉塞式行車制,民國53年3月改為中央控制行車制(CTC)行車。早年談文曾因身為造橋木炭、公館紅瓦及南庄煤礦等貨物的轉運站而興盛。





站房以日本進口之杉材建造,有三角形急斜式屋脊、Y字形廊柱、牛眼窗及夯土牆等特徵。站前迴廊已不復見,原日磚建造之油庫(放置馬燈、尾燈、手提號訊燈及煤油等)另以本地紅磚新建;而現代的旅客天橋設施,附有藍色採光罩設計,是海線車站共同特色。(摘自台灣鐵路管理局)

→磚造油庫,圓弧狀的屋頂很可愛,這裡存放易燃物,隔離主站房。



離開談文車站,繼續探訪海線第二個日式木造車站--大山車站。

《下一篇》大山車站:帶傷服役 誰曾在乎過?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