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懷旗山小鎮的日式建築和風情

去(2016)年利用元旦和春節假期間造訪西部幾個日式木造火車站後,一直想去探訪看似童話世界的建築物的旗山火車站,今年春節返鄉過年,終於一了心願。

除夕下午到訪,老街遊客不多,可惜火車站和糖鐵故事館閉館,不過,目睹了日本時期就建置的蕃薯藔驛(旗山車站)和老街巴洛克式街屋(臺灣牌樓厝)也很值得。



蕃薯藔驛(旗山車站)

站體約創建於大正2年(1913)至大正4年(1915)間。八角形尖頂彷如西方童話世界裡的小屋,三角形屋頂、山牆和內部骨架儘是日本傳統建築工藝,特別是當時相當流行的「褲腰屋根」。

早期以運輸糖業為主,昭和3年(1928)3月,旗尾糖廠調整鐵道的營運策略,改以乘客為本位,提昇機動車車頭、重新訂做車廂、增加班次,使旅客運輸更為舒適、便利。1970年代製糖業也沒落,民國67年(1978)旗尾線停駛,民國71年(1982)拆除全線軌道,只剩下火車站本體和幾根位於河床上的橋墩。後來歷經幾度波折,終於民國94年(2005)7月公告為歷史建築。104年歷經風災,修復後辦理「糖鐵故事館」主題策展,於105年4月1日開館營運。(摘自文化部地方文化館http://superspace.moc.gov.tw)

旗山天后宮
建於嘉慶22年(西元1817年),為高雄市定古蹟。






旗山老街
指的是旗山的中山路,為日治時期開闢的「本通」。在這條老街上有指定為歷史建築的「石拱圈亭仔腳」與巴洛克式街屋立面,此外還有旗山車站與旗山區農會等文化資產。而這條老街在2001年的歷史建築百景徵選活動中,被票選為第24名。



位於中山路上的巴洛克式街屋(臺灣牌樓厝),建於大正14年至昭和5年(1925年-1930年)。巴洛克式街屋的主體是磚木結構的斜頂樓房,而正立面則多用鋼筋混凝土樑與磚頭造成。此外外牆會施以洗石子工法,配合清水磚或磁磚做裝飾。







旗山老街商家林立,各式以香蕉為賣點的新創產品很多,可惜的美麗的立面牌樓難逃被招牌和排油煙管凌虐的命運,加上火車站前的被鋼條撐起的石拱圈亭仔腳,讓人起疑旗山維護歷史建物的心思不夠強烈。









石拱圈亭仔腳用當地砂岩建造,圓弧狀的拱門真的很美麗。

旗山聖若瑟天主堂
教堂外觀為仿哥德式建築,壁面使用洗石子。正立面最上方為耶穌像,牆上的龕裡頭則分別立著聖道明與聖方濟的雕像。立面上開有圓拱,中間有仿玫瑰窗的浮雕,兩旁則建有衛塔,衛塔頂端有雉堞與尖頂,至於側面則開有連續的尖拱窗。曾入選高雄縣歷史建築十景與臺灣歷史建築百景21名。





教堂於1959年6月21日落成後,一樓是由道明傳教修女會負責的醫療所,二樓則是聖堂空間。醫療所後來遷至另外在教堂附近興建的三層樓房,但在修女們於1964年前往屏東三地門之後,醫院因為缺乏醫生而關閉。

旗山武德殿
旗山武德殿原為混合唐式與和式風格的建築,其壁體與樑柱為R.C加強磚造結構,牆面還施以洗石子,上方則有木造樑架的黑瓦屋頂,落成於日治時期的昭和九年(1934年)1月。民國83年(1994年)10月16日中午失火,木構部分燒毀,僅餘R.C加強磚造的壁體與樑柱以及後方附屬建築。第一次重建(2001年11月18日)之後,黑瓦屋頂被更換為玻璃帷幕,引發爭議,於是在第二次整修(2014年12月21日)時恢復黑瓦屋頂。





更多照片請點選這裡,參考地圖如下: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