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石/馬胎古道 探尋巨石後方的部落傳奇

文/楊小毛  圖/陳大彎、楊小毛

馬胎古道位於新竹縣尖石鄉義興村,義興與內灣相隔油羅溪對望。古道是昔日達蓋部落(或稱馬胎部落)對外聯繫、採買的生活用道。現在所稱的馬胎古道泛指由義興橋南端竹59鄉道起點附近進入,走到瑪雅山莊到達義興村,原住民稱為八鄰古道。本文介紹的舊馬胎古道是竹59鄉道未興建前,昔日達蓋部落對外的主要聯絡道,連結更深山的部落,非瑪雅山莊。

古道前半段,暑假時修建完畢,沿著野溪緩緩而行,後半段攀緣巨石上切入林間,筆者多次探詢,沿野溪旁步道行至小徑盡頭,卻遍尋不著可以繼續前進的路跡。這一次請了達蓋部落的原住民嚮導,才能如願踏尋昔日古道,完成真正馬胎古道的探訪。

從古道登山口入山,時而可從步道上眺望義興橋和油羅溪。古道前半段在暑假時完成整建,鋪設枕木階梯步道,寬敞好走。一側是野溪,另一側是低海拔原始森林,樹木林立,藤蔓懸垂交錯,林下姑婆芋挺立,環境潮濕陰涼,走起來非常舒服。

路旁紫色小花成串點綴,花雖小但顏色艷麗,沒有人會忽視她的存在。她是苦苣苔科植物尖舌草,除了藍紫色的花吸引人,葉片基部缺角歪斜的特殊樣貌也非常特別。尖舌草生長在石灰岩地層的潮濕林下,中南部低海拔山常見,北部不多見,但馬胎古道上卻族群分布密集,沿途都可以欣賞她的芳姿。

途經兩座水泥橋,原民住嚮導Dorsu說,橋墩是日治時期所建,橋面和扶欄經過整建,古意漸失。行進約1公里,不再鋪設枕木,恢復原始的泥土步道,有座木造的休憩亭,亭內設有階梯可下至溪谷,這裡稱為”情人谷”,不知道當年是否有很多情人成雙入對在溪谷幽會?谷地溪水潺潺、大石林立,風景優美。休憩亭處可折返接南坪段,但南坪段因木棧道已成朽木殘路,未修復前不建議踏走(註)。
茄苳樹是溪谷陰濕環境的代表樹種,古道旁有一棵3人才能環抱的老茄苳樹,樹齡已300年。古木參天,枝葉茂密,樹幹上留有昔日電線桿的引子,可見老樹以前的功用所在,也是可以存活至今的的原因吧!粗壯的樹幹已被榕屬植物纏繞,物競天擇雖屬自然演化現象,但心中還是不捨老樹未來因此會漸漸枯萎,原住民一向是尊重老樹的民族,只見嚮導大刀一砍,數條榕樹鬚根一刀兩斷。

再往前一點,約1.1公里處,有座剛完工不久的獨木吊橋,橋面用粗麻繩編織,僅容一人通過,很有泰雅族的味道,類似的工法在宜蘭縣松蘿步道、太平山的步道都常見。過了吊橋,寬敞的步道轉為林下小徑。古道幾乎被溪頭秋海棠淹沒,這種秋海棠開的花比一般步道上常見的水鴨腳秋海棠大且美麗。

古道依舊沿著野溪上溯,鳥巢蕨著生在大樹上,藤蔓懸垂,林相原始豐潤。途中遇岔路,左側向上攀升,離開溪谷地形,可達義興村瑪雅山莊,這條路徑是現在大家所謂的馬胎古道,真正的古道需要繼續往前探尋。

我們沿溪續行,直到古道末端切入溪谷,面臨無路可走。多次在此30公尺方圓之地盤旋找路,直行或越溪都徒勞無功。嚮導Dorsu帶領我們攀越巨石,踏過溪石,上切林間,不一會兒功夫,明顯的路跡又清清楚楚地出現在眼前。唉!原來是這幾顆巨石擋住古道的方向,從未想過古道原來藏在巨石後方。

上切山林之後,古道風味漸顯,有兩段陡直的爬坡不太好走,稱之”好漢波”,原住民架設的繩索可以適時地發揮功用。Dorsu說,小時候,部落的孩子會將大人砍伐的竹子綑綁成束,托到山下賣錢。最害怕這段陡降坡,因為一不小心,連人帶竹一起翻落山谷的危險,讓他們步步為營。

途中有一處巨石阻路,只有一腳寬度可站,路是下坡段,巨石另一側是山崖,需要有人接引扶持才能安全通過,原住民稱此處為”牽手坡”,名稱形容的相當貼切,登山本來就是需要友人互相扶持的。

古道寬闊處不是秋海棠遍佈,就是姑婆芋林立,長的比一個人還要高。產業道路修築之後,古道人煙稀少,漸漸淹沒在荒煙蔓草中。達蓋部落族人大約一季會整理一次,儘量讓路跡明顯,未來的社區發展和營造,他們希望帶著民眾走一趟昔日的古道,傳頌部落的歷史和傳奇。
古道越走越明亮,經過一片挺直的柳杉林,這裡有造林政策的影子,途中也出現數叢的竹子,長的高大粗壯。Dorsu說,這是部落長者所種,目的是防範橋斷時,可以就地取材,砍伐竹竿鋪設便橋。原住民與自然共存共榮的智慧顯露無遺。
Dorsu說,這條古道有他兒時的回憶,父親常要他到山下買菸酒、檳榔,完成任務就有零用金。孩子樂於父親賞金的獎勵,你可知一趟古道往返需要2個多小時的時程呢!後半段古道不若前半段好走,但,陡升陡降、溪谷地形、下切山崖、寬闊林下、筆直柳杉林等多元的景觀都可體驗到,走來趣味盎然

註:前幾年南坪古道內灣段可以連接馬胎段,形成O型步道,但,此次探尋古道,驚見內灣段久未維修,原本立意良好的木棧道腐朽毀壞,鋼釘外露,觀景台也成為危樓,危機四伏,不再適合尋幽踏青。反倒是馬胎段今年暑假施工,拓寬路面,舖設枕木步道和扶欄,適合全家大小一起步行。

馬胎古道是南坪古道的東側路段,昔日承載著泰雅族達蓋部落與內灣的聯絡,有人將此路段稱為南坪古道馬胎段。南坪古道西側則稱為內灣段,入口在內灣對岸阿三哥客家菜餐廳往上約50公尺處。「南坪」意旨油羅溪南岸的河階平原,以現代話來說就是油羅溪的左岸。昔日的南坪古道除了馬胎段、內灣段,其實向西沿著油羅溪直到永豐橋的路段也是南坪古道。但,這段路已開拓為產業道路,人車熙攘,古道風貌盡失,沿途也沒有遺跡可尋。

如何前往:北二高下竹林交流道,往關西方向接台三線,轉120縣道,過內灣大橋,見義興橋右轉停車。

【2011.08.28 ~2011.10.16】
8月28日本想輕鬆踏走位於內灣對山的南坪古道,沒想到木棧道已經殘破不堪,小心翼翼、步步為營營,好不容易完成內灣段的"探險",心驚膽戰。

過吊橋續行古道,仲夏時分,走在原始森林環境非常舒適,卻因為找不到路,挑逗大彎和小毛探尋古道的興趣。有次大彎從現在的馬胎古道爬到瑪雅山莊,續行數公里產業道路,在部落巧遇原住民青年Dorsu,提及部落發展協會可以幫忙帶路,追朔昔日的古道風情。算一算,連最後一次10月16日號召25位朋友一起探訪,大彎共走了5次新舊馬胎古道。


▼馬胎古道登山口在義興橋竹59鄉道起點附近,有明顯的地標指引。
▼從步道上可眺望義興橋和油羅溪。

▼日治時期興建的石橋,因多次修復,古意漸失。
▼溪谷旁有一處巨大石穴,放個四人帳應該沒有問題,不清楚過去是否為獵人的山屋?

▼右側馬胎古道在休憩亭附近可以轉入左側的南坪古道內灣段,但因木棧道腐朽失修,不建議前往。
300年的老茄冬樹,枝葉繁茂,綠意盎然。
▼溪谷地形,巨石、小飛瀑處處可見。
▼古道藏在巨石後方,需要攀爬過石,才能找到路跡。

▼原住民嚮導拿著柴刀披荊斬棘,朋友興致勃勃,也來試試刀刃是否鋒利。

▼這是野山豬破壞過的痕跡,山豬喜歡啃食姑婆芋的根莖。原住民從野豬遺留的腳印和破壞地,可以說出一堆動人的故事。

▼一條普通的塑膠繩就可以將水瓶繫在腰間,但這可不是隨便繫上的喔!方法和原住民製作苧麻繩一樣,必須將細繩在大腿上滾成較粗的繩,然後多次後才能滾成粗繩。

▼達蓋部落的原住民同心協力用杉木蓋成的休憩亭,我們曾在此用餐。

▼梯田種植生薑,大盤商看中五峰和尖石的山區,大量承租土地種植生薑,去年同是尖石鄉泰雅族的水田部落原住民因擔心水土保持不良,威脅居住的安全而提出抗爭。
▼基督教長老教會義興分會是義興村原住民的重要信仰聚集地。

▼瑪雅山莊是當地原住民經營的民宿,可以露營、烤肉、住宿、喝咖啡和賞景,環境整理的很乾淨,由餐廳欣賞山景,山巒疊翠,油羅溪蜿蜒在崇山峻嶺中。

▼柿子紅了!秋天是品嚐甜柿的季節,馬胎部落最深、最高的山頂有兩戶人家經營有機柿園。樹梢雲霧飄渺,紅柿結果累累。


▼紅色路線就是昔日原始的馬胎古道。


▼和朋友同遊最有趣的是原住民朋友Ewone開著貨車把我們一群人從部落載到山頂的柿子園,因產業道路路基不平、一路顛陂,同時還要閃躲頭頂上的樹枝和藤條,躲躲閃閃。這種不同於都市的原始體驗,樂得大家一路驚叫連連。






▼大大小小一群人擠在貨車上,有人笑稱"載豬仔車",也有人形容為"討債集團",不管像什麼,歡樂是我們共同的回憶。


▼除了玩的快樂,吃的也很讚。原住民朋友煮了一大鍋現殺的刺蔥放山雞湯。放點薑、刺蔥和鹽巴,簡單的料理,鮮美的味道,令人垂涎三尺。

更多相片請點選《這裡》觀賞。

▼如果您對動植物生態有興趣,請瀏覽下列相簿,倘若您知道名字也請賜教。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