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春半島訪老祖 一天趕七場


老祖祭壇 時間
竹社/竹社宮 2015/03/04下午
里德九塊厝/老祖 2015/03/05上午
里德山頂/紫竹宮 2015/03/05上午
墾丁/老祖宮 2015/03/05上午
社頂/三奶宮 2015/03/05下午
鼻頭/無極老祖宮 2015/03/05下午
後灣/三玄宮 2015/03/05晚上
射寮/江夏堂 2015/03/05晚上
出火/民宅老祖 2015/03/06上午
四林格/靈山老祖壇 2015/01/16上午

每年農曆年後的第一個月圓之夜,是恆春半島馬卡道族祭祀老祖的日子。參加劉還月老師的工作旅行,元宵節白天走訪四處老祖崇祭,當天晚上連趕三場夜祭老祖娘娘的祭典,加上前後兩天和一月中工作旅行路過四林格的靈山老祖壇,共看了恆春半島九處老祖祀壺及祭儀。

其中里德山頂的紫竹宮,元宵節當天早晚各去一次,白天向婆為我們示範作向時的法器和法術過程,晚上則難得看見乩童起乩的現場。當天晚上還在後灣部落目睹傳說中的尪姨「跳烏佬」。


祀壺是平埔族祖靈的象徵,馬卡道族是平埔族的一支,稱祀壺為「老祖」。因時代變遷和族群融合,馬卡道族的生活習俗日漸漢化,祀壺已仿漢人的神像,披上紅布或串珠,有些地方更不見祀壺,已將老祖具象化為神像。祭祀祖靈的祭典也參雜漢人祭拜神明的儀式,乩花的祭拜和起童五花八門,濟公、三太子….統統出籠。娛神的方式也演進到廟會歌舞表演、社區媽媽舞蹈表演,還有社區鄉親父老的歡唱活動。

圖說:(左)九塊厝的老祖娘娘,(中)社頂三奶宮的老祖,(右)鼻頭部落無極老祖宮的老祖娘娘。

祭拜老祖娘娘,通常會在祀壺上插上圓仔花、海芙蓉和萬壽菊,我們在九塊厝恰巧目睹祭祀老祖的小米酒甕開封,婦人將米酒和檳榔置於神桌下祭拜。供桌有一項傳統的祭品,是將生的山豬肉丟入酒中醃,當然三牲禮也出現在供桌上。

 
圖說:(左)酒醃山豬肉是祭祀老祖的傳統供品,(右)九塊厝村民用大桶的小米酒和檳榔供奉老祖娘娘。

而後灣的祭祀品則放在宮前的地上,用圓竹簍盛裝。在這裡,我們看見老祖娘娘降身的尪姨「跳烏佬」以及頭頂壽桃分送給吃熱鬧的鄉親父老。

圖說:後灣部落的祀品放在三玄宮前的地尚供奉老祖

我其實不是很清楚正規傳統的老祖祭儀如何進行?也不懂為何要在晚上進行祭祀?卻能理解和容忍馬卡道族祭祀祖靈儀式的荒腔走板。大時代的變遷,強勢族群的欺壓,導致老祖的祭典的式微和漢化。

圖說:社頂部落老祖崇祀後的宴客席

回來後,看了1994年劉還月老師得到聯合報報導文學獎的作品--回不去的山後鳥,很感佩20年前正值青壯的老師,為了瞭解馬卡道族的老祖崇祀源頭,隻身在恆春半島闖蕩,試圖拼湊老祖的淵源和正統祀祭儀式。一位客家子弟如此熱情地投入平埔族傳統禮儀的追溯,而平埔族子民們是否曾經重視過?

後記:2015年3月3日至9日,跟隨劉還月老師走訪恆春半島的人文史蹟和自然生態,謂之工作旅行。這一篇文章是3月5日老祖崇祀和夜祭的記錄。

留言

張貼留言

熱門文章